魏 玮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与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与快乐、亲近小动物植物时的欢欣与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的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那篇“你眼睛里有我”。 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带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并不是每个妈妈都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眼泪与欢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格外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地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所有的育儿书籍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让你感到无奈的事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导。
我们人生最大的错误总是把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给了陌生人,却把最严苛最残忍的话语都留给了亲人,往往这种刻薄还穿着一件“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外衣!好与不好,成功与否都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这把尺子是依我们内心的晴雨表而变化的,我们总是忽略沿途的风景不顾一切的向所谓的终点奔跑,忘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好好地享受生活,慢慢地品味世间的美好和苦难,我们总是急切的盼望着盼望着,从孕育生命的那一刻开始,就会期待着顺利出生就好了,从襁褓里的婴孩又开始盼望着长大一些就好了,从牙牙学语的时候盼望着他能快点考入理想的小学、中学、大学,总是以为希望和幸福在远处,一直在迫不及待的追逐着,一不小心看着镜中的青丝已成暮雪才悔不当初,慢慢来已然成为了一种奢求!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身子,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同样,从老师的角度不难看孩子的世界,但是,倘若我们也能蹲下身子,以平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展,那样我们才能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宽容、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幸福,这就是耐心的老师吧。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但爱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爱也许是一种本能,懂得如何去爱才是智慧。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教师也是这样。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